传统能源价格的上升,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已经“指日可待”
发布时间:2012-04-17 09:00:00
浏览次数:6204
2011年世界光伏市场来看,主要市场仍在欧洲,占世界总安装量的75%,其中仅德国的安装量就达到7.5GW,占世界总安装量的33%。从安装总量来看,全球累计67GW的装机中,50GW以上来自欧洲。
专家表示,照此计算,德、意等成熟市场的补贴总额过100亿欧元,开始逐步超出政府和民众的承受力,进入补贴的瓶颈阶段,促使光伏的补贴政策从补助大规模发电站转向鼓励自发自用。
德国推迟至7月1日实施的光伏新政将补贴范围限定为10kW以下屋顶系统发电量的80%,10kW-1MW系统发电量的90%。不过,由于德国居民用电价格高于工商用电价格,而对于已经实现平价上网的居民用电而言,采用光伏自发自用,则面临供电与用电的时段不平衡,因而政策效果有限。
不过,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工商业用户侧光伏平价上网的实现已经可以预见。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的测算,在初始投资每瓦12元,年满发1500小时以上的条件下,内部收益率达到8%的光伏电价为1元/kWh。此外,在考虑增值税抵扣的情况下,如果并网光伏的成本下降到1万元/kw,年满发1800小时,则光伏电价仅需0.64元。
据统计,中国东部城市的平均工商业用电价格为0.925元/kWh,相对于工商业零售电价,光伏电价已经接近平价。王海生认为,光伏电成本逐步接近或达到工商业用户的平价,但仍缺少投资动力,而政府以自消费补贴的形式能有效节约补贴成本,可以用少量资金撬动市场增量,可能成为趋势。
配合发展;居民屋顶市场与工商业屋顶市场将存在不同的商业发展模式。虽然政府补贴这一强力刺激政策的抽离短期内使得市场增幅转温和,产业面临一波调整,但同时新一轮的增长正在酝酿,大的爆发可能在2013年以后。
光伏产业实现平价上网的前提是系统成本降低,这意味着全产业链的利润都在不断摊薄。在行业效益较好时,打通产业链,将利润藏于企业内部,是不少光伏企业的共同选择,但在整个光伏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垂直一体化的模式也越来越受到质疑。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巡视员专家认为,光伏行业的竞争不可避免,而价格空间的挖掘还将趋向深入。他表示,由于产能远大于需求、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原因,预计今年降低成本的压力可能将从去年的主产业链,如硅料、硅片和电池片等环节,传导至设备和辅料甚至系统集成环节。
尽管光伏平价上网临近可能带来新的机遇,但业内人士认为光伏行业的整合几乎不可避免。根据弘亚世代的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电池企业约115家,总产能为36.5GW左右。其中产能1GW以上的企业共14家,占总产能的53%;在100MW和1GW之间的企业共63家,占总产能的43%;剩余的38家产能皆在100MW以内,仅占全国总产能的4%。规模、技术、成本的差异化竞争格局逐渐明晰。
从国际上来看,欧美中小企业陆续破产,REC等大厂关停高成本电池产线,三星、LG重新制定光伏规划。有企业家和专家预测,我国光伏行业的整合将发生在2015年左右,大规模的整合将发生在2015-2020年期间,而现在看来则有提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