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故障测试系统(全配置) 有线通信的畅通和电力的输送有赖于电缆线路的正常运行。一旦线路发生障碍,就会造成通信和电力的中断,如不能及时查出故障并迅速予以排除,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而,电缆故障测试仪是维护各种电缆的重要工具。电缆故障智能测试仪采用了多种故障探测方式,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电子技术成果,采用计算机及特殊性电子技术,通过结合公司常久研制电缆测试仪的成功经验而推出的智能化,功能全的新一代高科技产品。
低压脉冲测试法具有操作简单、波形易于识别、准确度高等特点。对于短路、低阻、断路故障用此法测试,可直接确定故障距离。即使无此类故障,一般高压闪络测试前,也可用低压脉冲法测电缆全长或速度,与闪络测试波形比较,通常会利于波形分析,达到快速确定故障点目的。
1. 低压脉冲测试的基本原理
测试电缆故障时,电缆可视为一条均匀分布的传输线,根据传输线理论,在电缆一端加脉冲电压,则此脉冲按一定的速度(决定于电缆介质的介电常数和导磁系数)沿线传输,当脉冲遇到故障点(或阻抗不均匀点)就会发生反射,用测试仪记录下发送脉冲和反射脉冲之间的传输时间△T,则可按已知的传输速度 V来计算出故障点的距离 Lx, Lx = V·△T / 2如图二十三所示:
图二十三低压脉冲测试原理图
测全长则可利用终端反射脉冲:L = V·T / 2
同样已知全长可测出传输速度:V = 2L / T
2. 脉冲法测全长
测全长操作步骤如下:开机—脉冲菜单—测量长度,然后根据接线图接线,如图二十四所示:
图二十四 低压脉冲测试接线图
使用脉冲法测试时,按图连接后,根据所测电缆类型,选择合适传输速度和脉宽,调节输入振幅电位器到 1 / 3 位置,按采样键即可。
图二十五 低压脉冲测全长波形(终端开路)
根据显示波形大小,调节幅度电位器,重新采样。当 0.1μs 脉宽输入振幅最大还无反射波时,选用0.5μs或其他两个宽度脉冲测试。为了便于比较可分别接故障相、电缆好相做两次采样。完成采样后,移动光标定起点,再移动光标到波形反射点,此时屏幕所显示的长度就是电缆全长值。对于短电缆最好将终端短路测全长,终端反射为反向脉冲。
定光标时,对终端开路电缆以发射负脉冲下降沿与基线交点为准定光标起点,以反射负脉冲下降沿与基线交点定光标终点。
3. 脉冲法测故障
脉冲法测故障与测全长的测试原理相同,操作方法也基本相同。然后按图二十四接线,连接电缆被测电缆故障相,其它操作方法也与测全长相同。定光标时,发射负脉冲下降沿与基线交点定为起点,反射正脉冲上升沿与基线交点定为终点。如果是断路故障,测试波形、定光标方法与测全长时相同。
短路故障定光标时,以发射负脉冲下降沿与基线交点为准定光标起点,以反射正脉冲上升沿与基线交点定光标终点。
图二十六、低压脉冲测低阻、短路故障波形
4. 脉冲法测速度
测电波在电缆中传输速度时,必须知道电缆全长。操作方法如下:开机—脉冲菜单—速度测量。然后按图二十四接线,键入全长值并回车确认。采样波形、定光标方法与测全长时相同,当分别定光标起点、终点后,屏幕左上角将显示测试速度值。
2.4 冲击高压闪测法(冲闪法)
1. 基本原理
与脉冲法相同,只是测试脉冲不是由机内发出,而是通过球间隙施加冲击电压,使故障点击穿放电,而产生反射电压(或者电流),由仪器记录这一瞬态过程,通过波形分析来测定故障点的位置。它是测高阻及闪络性故障的主要方法。同样取样方式也分电压取样和电流取样,当然细分还可分为高端和低端电压取样,电感与电阻取样,始端与终端取样等。由于低端电流取样接线简便、安全可靠、波形易于识别,所以推荐使用电流取样法。
2. 电流取样冲闪法
冲闪法操作方法如下:开机—主菜单—工作选择菜单—冲闪,进入冲闪工作模式,进入冲闪后,按接线图提示连接接线和取样器,如图二十七所示:
图二十七、电流取样冲闪法接线图
图中:调压器为1—5KVA,PT为高压变压器,功率 1— 5KVA,D 为高压整流硅堆,大于 50KW/ 0.2 A(高压试验变压器已内置),C 为高压电容,容量1—8μF,耐压大于 10KV~40KV。
以上设备除电流取样器之外 ,其余为外配设备,可用电缆高压试验设备,也可用高压一体化发生器(注意须连接高压放电棒)。
根据接线图连接完毕,检查无误后,再用速度键选择传输速度或者重新键入速度值。然后按采样键,仪器进入等待采样状态。
调整球隙、输入振幅调节旋钮后,对故障电缆升压。电压升到一定值,球隙放电,仪器记录采集波形,根据波形大小可重新调整输入振幅,重复采样。冲闪测试波形如图二十八所示:
图二十八、冲闪法电流取样测试波形
波形特点如下:第一个小负脉冲为球间隙击穿而故障点未放电时电容器对电缆的放电电流脉冲(输入幅度小或者仪器灵敏度低时第一个小脉冲可能不出现),第二个大的负脉冲为故障点击穿之后形成的短路电流脉冲,其次为由该放电电流脉冲形成的一次、二次等多次反射电流脉冲,因衰减而幅度逐次减小。由于故障特性的差异和电容电压与引线电感的存在,而在反射正脉冲的前沿出现负反冲,计算故障距离时起点为第一个放电负脉冲的前沿,终点为第一次反射负脉冲之前的正脉冲前沿。